aa
碎碎念-2025年10月7日
最近的“K”子签证的问题简单记录一下自己的思考,从最开始的“反移民”到最近的“躺平”,舆论的风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断有看到各种大流量的网红在从各个角度评论这件事情,每个人的出发点也不一样,有的是站在还未就业或者就业困难者的角度上思考,讨论了很多的就业岗位竞争的问题,有的从国家发展和人才结构上做探讨,担忧未来的国家人才和技术发展,我个人主要还是从“就业环境”和“工作环境”两个方向做点自己的记录。
首先是就业环境,当前我国失业率如果从学历上做划分的话那么最高的其实是本科生,原因主要是最近20年来本科生不断扩招,招生要求不断下降就会导致毕业生水平逐渐下降,这里我们以大部分的二三本学校为例,很多教师教授的内容不足以支持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内容,在学生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本科生的就业市场不断形成一个买方市场,而“K”签正好就对应着我们国家的普通本科学生,在国内当前的就业环境下,企业是选用国内本科生还是国外本科生不一定有答案,但是政策出来之后作为学生立场来看肯定是会增加就业压力的。
当前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发展水平,很难有高于我们国家的教育水平的本科人才进入我国,大部分过来的普通本科人才都是教育和知识程度不及我国的,那么这样的政策意义在什么地方?除了高层为国际展示出我们对人才的开放态度之外,对国内实际的就业改善不会产生任何积极影响。
并且国内的舆论环境在几年前就开始讨论留学生和外国人的待遇不同问题,这对于国内普通本科生正好又能看到这部分的内容,在这样的政策实施下有没有可能待遇不同的问题或者说类似的事件会越来越多,现在在舆论场上还只是留学生在学校的待遇问题,如果今后我们发展成美国那样每家公司必须来几个外国人怎么办?从正面意义上来说外国人的劳动权益保护不管是意识还是我们这边的倾向性都会更高一些,说不定反向也能推动企业的工作环境改善,但是从负面意义来说,本来国内的经济环境就不足以支持有足量的中小微企业存活了,就业岗位一直是在减少的过程中,现在这个政策出来之后只会导致国内的大部分普通本科生的就业环境雪上加霜。
这个政策其实如果我来做的话应该是扩大“R”签的范围,而不是单独开一个“K”签,在原来的R签的范围基础上修改,一是有足够的回旋空间和讨论余地,不至于一口打死,二是从舆论层面上来说更加有利于宣传我国吸引高科技人才的口号。现在开放“K”签只能说明高层也很清楚除了中美两国之外其他国家已经很难有比我们优质的人才了,那么连我国的毕业生都难就业为什么还需要国外的呢?我不知道,可能是某些极个别人想要将自己的子女弄回来也不是没可能。
上面我从就业环境来说大部分的内容是批评的,但是从工作环境来说我还是持正面态度,也就是对于已经有稳定工作的人的立场来说,上面稍微提到过,首先,国外对于劳动用工环境和时间是非常敏感的,国外也是经常有工会闹事或者罢工的,如果能把这种习惯带到国内对于国内大部分企业来说绝对是好事,其次就是外国人闹事和国内人闹事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处理态度,如果今后我们身边有外国同事不妨多交流,尝试找到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时长等共同利益点,然后利用外国人的身份和国内已经有但是不怎么实行的劳动法去做点事情,我相信在现在的国内政府机构都是会对外国人做更多的倾向性的。
最后对于企业来说,由于有上面的顾虑,在不涉及到某些具体跨国业务的时候他们肯定也不会使用外国人,这样就会反向导致到国内的外国“K”签人更难找到工作,也算是一个“好体验”了吧。
最近好久没写博客了,今后还是继续保持更新吧。